蔡康永 Kangyong Cai
蔡康永 Kangyong Cai,知名節目主持人、作家、電影導演。主持代表作有《真情指數》、《兩代電力公司》、《康熙來了》,亦曾七度擔任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人。出版過多本著作,包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蔡康永的情商課》和《蔡康永的情商課2》等。
書單 Booklist
1.《二十一世紀生死課》(Modern Death)by Haider Warraich
死亡的原因、地點、時間及過程,都已和幾十年前截然不同。死亡的形貌幡然轉變,我們對它的了解也需從頭來過。海德·沃瑞棋醫師承繼醫界對生命與臨終的思索,本書企圖心直逼努蘭經典之作《死亡的臉》(How We Die),刻劃細膩不遜葛文德《凝視死亡》(Being Mortal),從從細胞之死到死亡的本質定義談起,內容涵蓋死亡的生理機制、死亡社會學、拒絕心肺復甦術(DNR)議題、腦死與心臟死(死亡定義)、死亡與宗教、重症照顧者的重負、代理人問題、安樂死/自殺/醫師協助自殺、死亡與社群媒體等議題。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前一陣子,最令我寧靜且受到啓發的兩本書。」
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面展開,社會變得富足有餘裕——一是經濟上的餘裕,二是時間上的餘裕,亦即閒暇。當代部分發達國家的人們生活富裕、閒暇時間增多,但並沒有使人更能好好享受生活,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指出的:反而有人因此變得無聊,陷於無事可做的不幸之中。本書作者國分功一郎是日本新世代代表性的哲學研究者,從閒暇生活的視角對資本主義社會做了深刻的分析。
這是一個主角在島上四處尋訪奇人異士的故事,主角的行為就是不斷地做一些單純的事情,但是結果卻無法預料,正如引發蝴蝶效應的混沌理論。此外,隨處隱含著推理小說的醍醐味,充滿了魅力十足且不可思議的謎題、解決謎題的懸疑場景,以及合理卻令人意外的真相。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我有時感覺蠢人散發過多瘴氣時,就奔向奇幻與科幻,去朝拜一些厲害的頭腦,溫習一下智力能夠帶來的震撼跟喜悅。。。這四本都是奇特的故事,不喜歡傷腦筋的,可以考慮左下那本,起碼是四本之中最娛樂的。而右邊兩本都令我大開眼界,尤其右下那本,但話說在前頭,讀起來很暈喔。」
4.《光明王》(Lord of Light)by Roger Zelazny
本書講述了在成為人類殖民地的一個星球上,一些人壟斷了技術並自居為神,而主角山姆反抗其統治的故事。小說的特點是有意的大量運用印度教與佛教的傳說和象徵,而主角山姆則有佛陀的象徵意味。
*本書榮獲雨果獎。
5.《人生複本》(Dark Matter)by Blake Crouch
本書不但在美國書展、各大動漫展成為關注焦點,克勞奇本人也因索尼影業買下電影改編權,跨界成為電影編劇。
*本書也是大S的推薦書。
6.《海柏利昂》(Hyperion)by Dan Simmons
本書是美國作家丹·西蒙斯的1989年科幻小說《海柏利昂詩篇》的第一部。這本小說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英國詩人約翰·濟慈的同名長篇詩歌《海柏利昂》。海柏利昂是神話中提坦神系的太陽神,濟慈的詩歌描述了提坦神和奧林帕斯神之間的戰爭。而在西蒙斯的這本小說中,也講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
*本書榮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也是史蒂芬‧金的推薦書。
7.《火星移民指南》(Mars One)by Norbert Kraft, James R. Kass, Raye Kass
火星移民必須是「全才」,他們不僅要掌握修飛船、做手術、種植農作物等硬技能,還要有高於常人的情商、高超的社交能力、心智成熟的性格等諸多軟技能。有時,軟技能甚至比硬技能更為重要。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其中那本《火星移民指南》的第四篇,說移民人選的情商比智商重要⋯⋯作者提到 1999年由莫斯科IBMP研究所主導的火星模擬實驗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航天員,有人嫉妒其他人的語文能力,結果打架受傷了⋯⋯(不過、智商太低、會不會飛到別的星球去呀⋯⋯)」
上個世紀美國智庫提出了一份《赫茲曼報告》,其中提示了超越現今人類想像的新種生物不只可能出現,甚至會造成人類世界的滅亡;如今,足以毀滅人類的新種生物果然出現。為了抹煞這種生物的存在,美國政府悄悄啟動了「涅墨西斯計畫」,卻也招來了對方的強力反撲,人類陷入千鈞一髮的危機……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如果地球上出現了比人類高級幾十倍的物種,你會趁他們還小時,滅了他們,還是想跟他們好好相處、試著建立一點關係?讀完這本名叫《人類滅絕》的小說之後(繁體字版的譯名是《種族滅絕》) ,我問了很多朋友這個問題,大家各有立場,於是我把這個題目帶去了《奇葩說》節目,展開一場辯論。」
*本書也是木村拓哉的推薦書。
「如果有人知道我的痛苦就好了。」困境時,多少次浮出這種心情,但說不清楚。神,在這樣想的我們身邊放下四個小小的奇蹟。一度放棄未來的男女被賦予第二次機會,這次,如何帶給人們希望和勇氣面對明天?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 • 好幾次看電影看到落淚,但似乎從未看書看到落淚。 所以看這本《幽靈人命救助隊》,看到最後竟然掉眼淚時,自己也很驚訝。 這個故事講的是:四個自殺死掉的人,被神明要求返回人間、去阻止其他想自殺的人。 寫法很幽默,我邊看邊體會著很多想自殺的人的處境。考試失敗那個自殺者與家人之間的事,最後令我掉下意外的眼淚。 我掉淚,不表示它能打動你。我是因為看完小說《種族滅絕》,對作者高野和明非常佩服,才找他的其他小說來看。他這兩個小說氣質截然不同,卻都寫得這麼好,真強! 會自殺,一定是走投無路、或是生無可戀了,但被逼著去阻止別人自殺時,卻一路默默的醒悟到: 其實總還是有路走、還是有可戀的。 這個就是神明來不及提醒的事吧。 人類幻想出來的神明,無奈時跟人類一樣無奈,殘忍時跟人類一樣殘忍,溫柔時跟人類一樣溫柔啊。」
10.《演化》(Evolution)by Jean-Baptiste de Panafieu, Patrick Gries
本書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攝影藝術畫冊,本書由生物學專家編撰,嚴謹而平實的文字結合骨骼照片,將脊椎動物的演化歷史娓娓道來。本書也非嚴格意義上的科普作品,攝影師藉由黑白攝影再現博物館中的骨骼標本,從藝術史的層面,創作方式已先於創作內容表達了藝術家的創作意圖。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我這個月買的最美麗的書、是這本《演化》,知識上和視覺上、都美麗。Panafieu 寫的文, Gries 拍的照。。。我有時看圖和文各佔一半的書,容易分心,這本書卻形成了一個優雅的小密室,炫耀著動物演化的種種機巧,實則啊、演化這件事,勢利又蠻橫。。。」
11.《人類大歷史》(Sapiens)by Yuval Noah Harari
七萬年前的大腦認知革命(有能力談八卦,想像不存在的事物,讓陌生人開始合作、建立組織)、一萬兩千年前的農業革命(讓我們渴求更多、生產更多,分工分職愈趨細膩)、五百年前的科學革命(帶來快速進步,讓我們擁有上帝的力量,也帶來毀滅)、以及導致全球大一統、人類大融合的關鍵因素——金錢、帝國、宗教。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我運氣不錯,開始看這本書了。(為什麼說是運氣呢? 因為這書的中文書名,實在不吸引我,幸好我翻看了幾頁、眼界大開。)我不常看歷史書,因為我對很多事的來龍去脈沒有興趣。 我對人文社會類書本的願望,是言之成理、能啓發我。 這本《人類大歷史 Sapiens》就是這樣的書。作者 Harari 又用功、又有膽識和智慧,才寫得出這樣的書來。 我會繼續找他的書來看。 」
*本書也是比爾·蓋茲2016夏日書單、巴拉克·歐巴馬、馬克·祖克柏、湯姆‧漢克、彭于晏、股癌、張鈞甯的推薦書。
12.《幽靈》(Yurei)by Zack Davisson
在本書中,作者嘗試透過日本的怪談、浮世繪、歌舞伎、電影中頻繁出現的身影,探看幽靈——他們飄忽曖昧,卻又有些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日本人對生死的認知緊密相連。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最近有些朋友在玩和日本鬼怪有關的遊戲,於是把這本書拿來看看。原來,傳說中兩個世界之間的牆壁,在夏天時會變到最薄。」
13.《消失的偉大電影》(The Greatest Movies You’ll Never See)by Simon Braund
每部電影,能夠成功上片都是一個奇蹟。影史中沒能露面的電影多如牛毛,其中大導演、當紅演員和一流劇本的組合也不在少數。資金耗盡、政治干涉、劇組鬧翻、演員發瘋,甚至導演被氣死,鏡頭之後的劇碼往往比鏡頭前的還要曲折離奇。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再強的導演,也有拍不成的電影;再厲害的人,也有無法實現的心願。」
14.《暗殺教典》(The Perfect Kill)by Robert B. Baer
本書帶領我們在政治謀殺的歷史裡蛇行冒險,挖掘謀殺和由國家資助的無所不在的無人轟炸機殺戮有何關聯和差異,以及數十年間從中東到歐洲追捕當代最有效率又最致命刺客的第一手經驗。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別問我為什麼 要看這書,書本來就應該 想看就看!」
15.《我們都是外星人,你來自哪個星球?》(あなたはどの星から来たのか? あなたの出身星がわかる本)by 法魯斯
本書提供三個方法,讓你可以喚醒內在沉睡已久的外星靈魂,讓你的意識與地球波頻一起大躍升,找到所屬的星際原鄉,其中包括:(1)接受直覺的引導;(2)夢境透露的訊息;(3)仔細觀察自己振動波頻的類型。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我有個朋友堅持他的血統來自外星球,所以我稍微研究一下。」
16.《史上最強人間蒸發術》(How to Disappear)by Frank M. Ahearn, Eileen C. Horan
法蘭克·埃亨以二十年的徵信經驗,與你分享尋人業界的祕密、歸納出人間蒸發術的三項關鍵、告訴你處理數位足跡的祕訣,探討社群網站內藏的危險與機會,並且教導你從人間蒸發的詳細步驟,讓你躲過所有想傷害你的人。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分享此書。
17.《Banksy》(Banksy)by Patrick Potter, Gary Shove
本書蒐集Banksy自1990年代至今的作品,佐以犀利評論,讓讀者了解Banksy如何鬆動我們對日常秩序的堅固認知,以反映真實。當Banksy以噴漆嘲笑監視器、警告標語等權力象徵,實則提醒我們,自己是如何任由政府以維護治安之名侵犯人權。在一切有價的資本主義體系中,無償給予的塗鴉如何破壞了金錢交換系統,當你抱怨塗鴉破壞市容,卻無視大量廣告占據城市空間,是多麼矛盾的行為。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BANKSY 的藝術作品,觸及了最多真實世界的殘酷,所以對他作品的解說,當然也就令我大開眼界。。。在我看過的所有藝術解說當中,這本令我看得最過癮、最受啓發!」
18.《夜的盡頭》(The End of Night)by Paul Bogard
透過本書,我們將了解世間萬物依照日夜週期生養休息的規律,是數千萬年演化而來的成果,一旦這個穩定的循環被打破了,千萬別以為人類不會因此受到牽連,因此我們有更好的理由,就從今晚開始關掉電燈,抬頭欣賞千變萬化的夜空。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地球本來就有時有光、有時無光,但我們人類喜歡看清、喜歡照亮,就用越來越多的燈,消除了黑暗本來擁有的很多可能。」
19.《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未來》(Future:My Job)by 金蘭都, 李載赫
全世界的年輕人都面臨相同的困境:學歷無用、全球經濟不景氣、資源分配不公,體制僵化、政府無能為力……金教授深刻了解年輕人對未來的徬徨和不安,於是與紀錄片團隊及「首爾大學趨勢分析中心」,走訪歐、美、亞10個國家,以生動活潑的文字和照片,介紹各國年輕人如何「做自己」,如何面對不景氣,並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也許會給你靈感,可能也適合關心青年工作狀態的從政者看看。」
20.《松林異境 2:淪陷》(Wayward)by Blake Crouch
松林鎮也許不是天堂,但絕對是最後的庇護所,這裡的生活是段神秘而美麗的無期徒刑,但若是想逃,死亡會朝你直撲而來……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非常奇妙的構想,非常起伏的故事,一共3部曲,目前看完第2部,馬上開看3!」
本書為日本作家沖方丁的時代小說,描寫江戶時代前期圍棋棋士、天文曆學者澀川春海的故事。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當人類只能站在地面,絞盡腦汁去測量宇宙的時候,人類既感覺到限制,又感覺到意義。有限制讓我們去突破,我們才會品嚐到意義。我最近快看完的小說~《天地明察》。」
22.《美味詐欺》(Swindled)by Bee Wilson
這本書要告訴你的是:黑心食品的歷史,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早,造假的惡質程度,過去不輸於現在。當代人餐桌上的謊言,至少可追溯到三百年前的英國,甚至可以前溯到把鉛摻入葡萄酒裡以追求美味的古羅馬時代。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花錢買病 , 由來已久。」
23.《所羅門的偽證Ⅲ:法庭》(ソロモンの偽証Ⅲ:法廷)by 宮部美幸
這些孩子永遠不會長大,不論是這個夏天,或往後任何一個夏天。這個夏天不會要求他們發揮潛藏的堅強與勇氣,因為他們即將面對成人世界的複雜,變得更為悲傷、世故,並締結畢生的友誼。本書已改編為電影《所羅門的偽證前篇:事件》、《所羅門的偽證後篇:裁判》,於2015年上映。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總共6册的大作,看到第6册了!急著想馬上看完,又總是不捨得馬上看完,這就是我對宮部美幸小說的心情。她對題材的選擇、她對呈現方式的選擇,永遠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她真的很在乎她創造的每個角色,彷彿他們都需要體諒和扶持。在她的小說面前,我很慶幸我沒有把寫小說當成我的工作。她真的把其他小說家逼太慘了啦。(愛不愛某種小說,當然是非常個人的事,愛看小說的人 請自行挑選喔。)」
24.《幻覺》(Hallucinations)by Oliver Sacks
在本書裡,薩克斯醫生以一貫的優雅、好奇與熱情,將他的病人以及他自己意識狀態改變的經驗,編織成故事,藉以闡明,幻覺向我們透露了哪些與人腦組織和結構有關的事,幻覺又是如何影響每一種文化裡的民間故事與藝術,以及為何產生幻覺的潛能存在我們所有人身上,是人類生存條件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 Book I am reading , ~~~~~~~~~~~~腦神經學的有趣書。」
25.《西方憑什麼》(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by Ian Morris
本書將各個學科的最新發現聯系起來,並獨創「社會發展指數」,衡量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東西方文明的社會發展程度,展示了財富和力量如何從東方轉移到西方,並就此奠定西方幾百年來的統治地位。簡體中文版書名為《西方將主宰多久:東方為什麼會落後,西方為什麼能崛起》。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解釋了很根源的事。很好的歷史書。」
26.《答案,在你心中》(The Book of Questions)by Dr. Gregory Stock
本書內容重點在史塔克博士針對個人自我、家庭、各種人際關係、專業等等全方位的人生面向提出問題,引發讀者思考自我的人生目標。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我的主要工作,是不斷的問人問題。但即使是這樣的我,也很少認真的,問我自己某些問題。大概是因為,有些問題,實在很難回答。然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問自己問題的過程。有些答案,你會欣然的得到。有些答案,你會心碎的得到。有些答案給你力量.有些答案讓你失望。這本書裡,有217個提供我們拿來問自己的問題。」
27.《多少才滿足?》(How Much is Enough?)by Robert Skidelsky, Edward Skidelsky
貪得無厭過去是富人的過失,現在則成為每日生活的常態,在這種心態之下,生活似乎顯得永遠不夠「幸福」、「美好」,我們的生活方式餵養我們的永不知足,我們的永不知足也餵養我們的生活方式。作者試圖證實,美好生活的確存在,並且能去體驗,我們也應該努力去達成。這本書將告訴你現代人必須知道的財富與幸福的哲學。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一直要更多,當然會累死。」
本書收錄2011年以來,馬世芳在台港中專欄集結的三十餘篇文章。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世界各地的流行歌曲𥚃,有這麼多勇氣和悲哀;有這麼多過去、也有這麼多未來。。慶幸有馬世芳這樣的作者,提醒我們:歌的意義、一直都在。」
29.《Too Big to Know》(Too Big to Know)by David Weinberger
網路化的知識不僅開放而且多元,使得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與以往完全不同。這本書撼動了我們對「知識」的基本概念,讓人看見在一切交相互聯、大到無法掌握的世界裡,擺脫了紙本並自由延伸的網路化知識,如何讓我們更接近知識的真相。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知識是怎麼建立的?權威是怎麼被承認的?因為有了網路,都空前的改變了。」
*本書也是林之晨的推薦書。
30.《如果房子會說話》(If Walls Could Talk)by Lucy Worsley
露西·沃斯利,這位俏皮又博學多聞的歷史學家,不僅在BBC以實境方式,體驗古人生活,這次還將更多精彩的內容寫成書。她從臥室、浴室、客廳、廚房,一路展開,帶領我們探詢家居空間的分化與演進,細數各項物件進入家居生活後,促發的新社會關係與新知識。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Very interesting book ! 」
31.《超腦零極限》(Super Brain)by Deepak Chopra, Rudolph E. Tanzi
這兩位學有專精的作者一起攜手,結合最先進的研究與心靈智慧,引導你踏出人類演化的一大步,破除限制大腦潛能的常見迷思,讓你跟你的大腦重新建立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藉此改變你的生命及人生。你將擁有不可思議的自我療癒能力,自然脫離老化、憂鬱、文明病,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永遠保持訓練自己當腦子的主人,別讓腦子變成自己的主人。很多憂鬱和老化,是因為自己放棄了繼續當腦子的主人。推薦《Super Brain》。」
*本書也是韋恩·戴爾、肯恩·威爾伯的推薦書。
32.《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The Sociopath Next Door)by Martha Stout Ph.D.
一般而言,有反社會性格的人毫無社會意識且缺乏道德感,不易接受社會習慣和規範的限制,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而任性而為。作者多年研究與觀察,描繪出這群人的真實相貌。我們周遭有將近4%的人口比例為反社會性格的人,這些人自小開始隱藏內心深處想控制他人和不認輸的真實性格,並且對外展現出迷人有趣的個人形象,正因如此,一般大眾往往臣服在這些人熱情、複雜和性感的魅力之下,最後卻遍體鱗傷。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七年前在節目介紹過這本書,當時就在想:4%的比例,等於每個班級50人的話、就有2人如此,比例之高丶思之悚然。」
33.《共病時代》(Zoobiquity)by 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 Kathryn Bowers
本書帶我們連續跳坑到演化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獸醫學和動物學之中,告訴我們打破學科間的高牆後織就的美麗新版圖,才可能為這個醫學發展看似先進卻始終追不上疾病演化速度的時代帶來重大突破。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分享此書。
你有沒有想過,若生存必須的水資源是需要付費的,那麼未來是不是連陽光、空氣也都得收費?此外,本書也針對每個議題,提出一般小市民都可以做到的「脫離」資本主義反抗法,這並非鼓吹「嚴行社會主義」、「一毛錢都不要用」或「回歸原始社會」,而是希望大眾都能覺醒跟有共識,一起用行動來翻轉劣勢,打造一個能讓人輕鬆存活的社會,拒讓全球化經濟繼續腐蝕我們的生活。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分享此書。
35.《親愛的我Oh! Dear Me》by 蔡嘉佳
這本書獻給深陷憂鬱疾病痛苦的人們,陪你走過每一次憂傷;給身為陪伴者的你,讓你用更多溫柔理解他,陪他療傷;也給認同這世界對精神疾病有太多的汙名與標籤的你,希望這本書能給獨自對抗世界的你,多走一天的力量。
抱著「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的態度生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喜歡自己真實的樣子,專注在目前想做、有能力去做的事,你會赫然發現,每個人都希望老後能夠「得到」幸福,但其實活著本身「就是」幸福。
37.《被討厭的勇氣》(嫌われる勇気)by 岸見一郎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本書也是林依晨的推薦書。
38.《小學問》by 馬薇薇, 黃執中, 周玄毅, 邱晨, 胡漸彪
《奇葩說》天團化身你的專屬認知教練,教你7個「小學問」,快速解決人生煩惱,消除「學再多也不夠用、不會用」的求知焦慮。
小學問嘛,小事情、輕鬆學、別怕問,這不就來了一批用心的人,好好回答你了嗎?請笑納。—蔡康永
39.《人類木馬程式》by 李欣頻
就像電腦中了病毒會癱瘓,人腦也會「中毒」。一旦你中了木馬程式,所有的愛都會變成恐懼;如果解除了木馬程式,所有恐懼都會還原回愛!
40.《小手拉小手》by Aida
曾經懦弱的Aida細細傾訴漫長出櫃之路所遭遇的困難、糾結和壓力,希望藉由這本書,讓很多人感同身受、讓不了解同性戀的人明白,更希望未來「櫃子」將不復存在,同性戀不需要不斷向世人解釋性向,就像異性戀一樣自然地存在著,擁有真正的幸福。
41.《當呼吸化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by Paul Kalanithi
即將攀上充滿希望的人生巔峰,死亡的陰影卻突然橫亙身前,一位三十七歲的天才神經外科醫師勇敢直視死亡,在所剩時間不多的急迫中,奮力一探生命的最根本價值。
如果覺得活得輕飄飄的、沒有什麼意義,那麼這本書會像一個紙鎮,令我們想起生命的重量。—蔡康永
*本書也是嚴長壽的推薦書。
在人生路上,「成功」永遠只是一小段。無論你的身分是企業家、國際舞者、大作家、或是有千萬人追隨的演員、歌手創作者,失敗,都是他們最好的老師。所有舞台的燈光在結束時都會熄滅,所有憑藉「努力」「僥倖」和「機運」而來的成功,未嘗不是如此。
你不用急著完成你的夢想,可是你要不斷地靠近夢想。—蔡康永
43.《於是,我們交換了青春》by 曲家瑞
走進曲家瑞的工作室,架子上數千個二手玩具便直盯著你瞧。每一段深藏的時光,交換成現在的曲家瑞,而現在她要用這些故事,重新召喚我們無所畏懼的「青春」!
*本書也是小S的推薦書。
曲家瑞自認不是什麼天才。天才跑得快,但她雖然走得慢,只要走得遠,終究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而為了將這份信念傳達給所有此刻還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曲老師要以她的故事告訴你:相信自己,朝著目標努力,哪怕只是B咖,都能造就A咖人生!
45.《說真話的勇氣》(新しい道徳)by 北野武
與其順從別人的想法度日,不如試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道德觀吧!稀世天才北野武,緊攫現代社會核心問題,道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道德觀!
46.《安靜的力量,從小就看得見》(Quiet Power)by Susan Cain
蘇珊·坎恩的前作《安靜,就是力量》(Quiet)引發全球討論。在她發人深省的作品裡,她改變了我們對內向者的看法,也改變了他們對自己的看法。蘇珊原本著眼在職場生活,但她深深覺得迫切需要一本關於孩子及青少年的討論。本書涵蓋的場域包括學校、課外活動、家庭生活和同儕友誼。你會讀到孩子的真實故事,看到他們如何面對自己不夠外向的挑戰,看到他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令人刮目相看。
在濾泡性淋巴癌的病房裡,在生死大惑的拷問之下,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李開復,這才返身看見過去種種錯失。他重新檢視過去深信不疑的價值信念,這才發現,原來癌症只是身體的訊號,生命還有許多深刻的領域未曾觸及。
48.《聊得有品味》(Smalltalk)by Alexander von Schönburg
讀過作者的珠璣妙語,你肯定會大嘆:原來告別句點王、成為聊天達人這麼簡單!本書闡述的是聊天這等小事的偉大藝術,是所有想帥氣擺脫聊天窘境、展現卓越品味者不容錯過的絕妙好書!
49.《品味選擇題》(You May Also Like)by Tom Vanderbilt
范德比爾特在書裡揭露,連你自己也不知道、甚至沒察覺,關於每個人最摸不透的主題:喜歡與不喜歡只有一念之隔,討厭與不討厭瞬間善變,為什麼我們喜歡我們喜歡的人事物,以及選擇背後的機制,如何影響我們做什麼和我們是誰?
亞洲第一超馬選手陳彥博歷經十年淬鍊,一舉衝破「世界七大洲八大站超級馬拉松」最終也最艱難的終點線:西班牙洛哈230公里山徑超馬賽、加拿大育空700公里極地橫越賽、澳洲520公里內陸超馬賽。這段歷練對他意義非凡,期間不但幾度歷經生死交關,更罹患幽閉恐懼症。他的每一場比賽,都在定義意志力與生命的極限!
*本書也是魏德聖的推薦書。
51.《為什麼一定要一樣?》by 吳沁婕, 宋慧勤
當萬能虎媽遇上欠揍死小孩,一段從師太變師姐的歷程,一段很不一樣的親子關係,就此展開。
52.《吃的藝術》(How We Eat With Our Eyes and Think With Our Stomach)by Melanie Mühl, Diana von Kopp
本書作者從行為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學、經濟學、飲食文化的角度切入,搭配令人會心一笑的全彩插圖,闡述大腦、潛意識和種種外力如何影響人類的感官體驗、品味和食欲,以及我們該如何重拾飲食的主控權。
53.《告別的勇氣》(Das letzte Tabu)by Henning Scherf, Annelie Keil
本書由兩位作者的對話開始,以德國的觀點和政策為鏡,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將臨終和死亡融入生活和社會之中,學習傾聽並表達內在的需求,更能擁抱需要慰藉的人。
54.《悲傷練習》(Grief Works)by Julia Samuel
我們總是練習快樂、練習堅強,卻忘了如何練習悲傷。15則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帶你走上與悲傷共存的療癒之路。
55.《記得要快樂》(Et n’oublie pas d’être heureux)by Christophe André
作者以字典書的形式,娓娓分享生命中各種感動;他以理性而不失幽默的反思、清澈的觀點、詩意的文字、真誠的建議以及醫者的無私之心,提醒我們記得要快樂,記得以更圓滿、更睿智的態度,穿越人生的喜怒哀樂。
56.《曾經絢爛的彩虹》(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by Anderson Cooper, Gloria Vanderbilt
本書透過安德森與母親葛蘿莉亞·凡德貝特的書信,首度揭露其內心深層世界最私密的情感。這些動人親密的書信充滿超越時間的智慧,也向我們展現了真摯的親情與覊絆,揭示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及精彩的生命歷程。
57.《我的青春,施工中》(Listening to the Voices of Young People)by 王浩威
少年的心聲、診療室的醫生,一說一聽當中,交織出同理與接納的樂曲。
58.《我是曾愷芯》by Di Fer
從迷惘與孤獨,到變裝做自己,最後受到廣大支持,本書詳實紀錄曾愷芯出櫃的心路歷程與成長照片,帶給你撼動內心的感動!
*本書也是蔡依林的推薦書。
59.《當我即將離你而去》(The Bright Hour)by Nina Riggs
面對死亡,或許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但你可以選擇,從現在開始好好活出生命的真正意義。
60.《把你自己還給你2》(Design Your Love)by 周昊
這本書的22個愛情故事、人生故事,雖然無法保證讓你重拾信心,但至少能陪你找到你自己,反思並站穩,不再不甘寂寞,好等待下一次愛情的來臨。
*本書也是Selina、Ella、范瑋琪、小S的推薦書。
61.《愛瑪》(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by Elizabeth Gilbert
耗時七年寫作,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蒐集大量資料,呈現出這部格局恢弘、令人驚豔的小說。從倫敦、祕魯、費城,到神祕華麗的大溪地、荷蘭,歷經不被愛、不對等、不平衡的恐慌,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女人愛瑪,寫下一個最為不凡的年代,帶我們一窺萬物的細膩、壯美和境界,生命的愛、欲、出走和昇華。她是每個美麗靈魂的絮語,為我們想說卻從沒能說出口的追求,寫下永恆的註解…
*本書也是希拉蕊·柯林頓的推薦書。
62.《琥珀眼睛的兔子》(The Hare with Amber Eyes)by Edmund de Waal
本書從 264 件根付追溯橫跨五代的家族歷史,重建歐洲舊時代的軼聞趣事,書寫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歐洲輝煌史,以及納粹大屠殺與反猶主義的興起。從快速崛起的帝國統治的城市奧德薩,到世紀末的巴黎;從被占領的維也納到東京,德瓦爾從自己非凡的家族史追溯這批根付的旅程中,同時反映了那個令人躁動不安的時代,細緻地描述失落的家族與失落的時代之追尋,從中讓我們看見一個猶太家族盛極而衰、浮沉離散的故事;以及失落的寶物又是如何歷經浩劫保存下來,對抗記憶的流失,見證這段家族的百年興衰史。
*本書也是希拉蕊·柯林頓的推薦書。
63.《玻璃衣櫃》(The Glass Closet)by John Browne
本書既是誠實且動人的回憶錄,也是嚴謹而犀利的社會評論。布朗坦率地回顧自己的雙面人生,也大膽揭露世界各地企業裡依然強烈的恐同文化。此外,他更訪談全球LGBT族群的重要人物與知名企業領導者。透過這些精彩的生命故事和多項論據,布朗極具說服力地闡述為什麼即使有各種風險,自我揭露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對員工與企業皆然。布朗認為,企業界與同志圈能以務實且創造極大利益的方式產生交集:徹底執行同志友善政策的企業,相較於保守封閉者,更能吸引各路頂尖人才;同志員工也無須費盡心思遮掩性傾向,因此更能專注於工作、發揮創意,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玻璃衣櫃》以英國石油前執行長約翰·布朗深藏櫃內數十年後的自我發現之旅為開端,鼓舞著擔憂出櫃將摧毀專業成就的每個人,更為我們揭示企業應該如何創造開放的文化並從中獲益。
*本書也是理查·布蘭森的推薦書。
《紅樓夢》堪稱是文學美學之經典,看栩栩如生的人物描述、細膩傳神的情節鋪陳、錯綜複雜的情愛糾葛,和詩詞曲賦、建築飲食、文化風俗等藝術價值所暗示的寓意之美。這歷久不衰的曠世鉅作,值得讓人細細品嘗,再三品味。本書由吳淡如老師全新改寫保留原書精髓,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古典文學殿堂。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神怪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書中講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等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也有觀點認為西遊記是暗諷權力場的諷刺小說。本書由吳淡如老師全新改寫保留原書精髓,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古典文學殿堂。
66.《亢奮戰》by Norman Ohler
在這部令人矚目的、快節奏的「新歷史」里,諾曼·奧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斥著毒品的第三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搖身一變,成為製藥巨頭,諸如默克和拜耳這樣的公司大量生產可卡因、鴉片類製劑,以及重要的甲基苯丙胺(冰毒),提供給幾乎所有德國民眾——從家庭主婦,到數百萬前線士兵,一路滲透到納粹高級指揮部,特別是希特勒本人。雖然單靠毒品無法解釋納粹有毒的種族理論和二戰的重大事件,但如果不考慮毒品,我們對第三帝國的理解是不完整的。本書是奧勒的第一部非虛構類作品,研究及編寫時間長達五年,其間他親赴德國和美國各處檔案館查閱史料,深入挖掘並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在飛機上看這本,會不會太「高」?」
67.《3分鐘體幹力!腹肌得來速》by Hero戴祖雄
本書強調的居家隨地健身操,就是要和大家分享Hero祖雄在忙碌生活裡,如何透過專業的體適能知識與概念,設計出一套完整的,容易「實踐」的居家運動方式,讓忙碌的你可以在每天生活工作中,成功建立及維持健康、有活力的健美身材。
Hero祖雄受歡迎,很重要的是因為:他向大家示範了紀律會帶來美好成果,也能實踐自我要求。他的這本書,說明了紀律和自我要求,雖然嚴格,但也是值得的努力。—蔡康永
68.《愛心樹》(The Giving Tree)by Shel Silverstein
在謝爾·希爾弗斯坦筆下,創造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其中蘊含的哲理跨越世代、族群、性別、貧富,直達心底。
*本書也是村上春樹的推薦書。
本書真實記錄她的瘦身故事和祕訣:大方公開「小甜甜慢瘦法」,如假掰走路法、水中走路法、改變飲食節奏法、減糖戒飲料法;以及「小資女的運動心法」,教你如何善用瘦身小物在家自己瘦。
我自己不喜歡活在攝影機前,但別人可以這樣活,我沒意見!甜甜某個程度上就是這樣活的,而且她負荷得了,也許這就是她的天命。人只要找到天命、樂在其中,就是一種幸福了。祝福甜甜在不傷人命、不傷己命的前提下,繼續幸福下去!—蔡康永
70.《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by 柳原漢雅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情感的出色小說,柳原極其熟練地描繪了一個哀傷的故事,對經驗和記憶的暴虐專橫,進行陰暗而令人難忘的探討。
一個人的生活是孤單寂寞、是隨心所欲、是自由自在、是顧影自憐……;隨著社會生活型態改變,一個人已經變成一種獨特的生活風格與主張。然而一個人的生活究竟有什麼酸甜苦辣,看太陽臉以其細膩的文筆及色彩強烈的精美彩色插圖,來分享《我愛一個人》。
72.《不斷幸福論》(The Science of Happiness)by Stefan Klein
本書從腦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出發,帶領讀者認識「幸福」如何以渴望、愛、性、享樂、慾念等作為激情動力,為人類生活畫出豐富的內容。
蔡康永說:「這本書我也要介紹給我很多焦慮的朋友看,作者是一個腦神經外科醫生,從生物學的觀點,看人類為什麼會感到幸福、沮喪。 有時過了幸福的一天,晚上小小的一件不如意,會讓人否定整天的開心,而感到憂鬱。當你發現,你的沮喪,只是因為生物自我保護的本能,並不是人生的真相,日子會好過點。 」
*本書也是歐普拉·溫芙蕾的推薦書。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收錄四十多篇張嘉佳每晚寫的故事。這些文字就像朋友在深夜跟你說話:說起他走過的千山萬水,有溫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單的、有瘋狂的、有無聊的、有胡說八道的;當你輾轉失眠時,當你需要安慰時,當你等待列車時…這裡都有你的故事。
瀟灑和甜美,通常是兩件事,可是張嘉佳的才華,卻能同時做到:他說故事的方法,如此瀟灑;而他說的故事,又如此甜美。張嘉佳,是不是說故事界的令狐沖啊……—蔡康永
*本書也是王家衛、張大春、陶晶瑩、黃子佼的推薦書。
74.《第二性》(The Second Sex)by Simone de Beauvoir
《第二性》的內容廣博精深,從文學、歷史、神話、社會學、生物學和醫學多方面討論女性,書中一改理論著作的枯燥晦澀,反而援引大量實例,翔實生動,縱論歷史演變中女性處境、地位、權力的實際情況,是一部兼具廣度與深度、俯瞰整個女性世界的絕世經典。
75.《腦內心機》(Suggestible You)by Erik Vance
科普作家艾瑞克‧文斯遍訪世界各地正統醫學與另類療法專家,結合認知科學、腦科學、基因檢測、安慰劑與藥品實驗的最新研究,帶領讀者看見意識背後的生物化學機制,進行一場暢遊意識世界之外的科學之旅,揭露腦中期望與信念的真實生物學。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這幾本的作者、寫書時都已經力求易讀了,但對很多人(包括我)來說,仍然需要很強的好奇心,才會專注的翻看吧。生而為人,卻寧願如動物那樣、對知識不聞不問,只追求食物與交配。我覺得這樣好可惜啊,可惜了知識,也可惜了當人的機緣。」
76.《暴力》(Violence)by Randall Collins
柯林斯引領讀者進入充滿爭吵的真實混亂世界,不僅有家暴和校園霸凌,還有搶劫、運動暴力和武裝衝突。他揭露戰爭迷霧如何滲透所有的暴力衝突,在大多數時候限制了人們的虛張聲勢和自吹自擂,而且讓暴力在真的發生時基本上是失能的,並且經常對目標之外的人造成損傷。柯林斯表明,只有繞過這個情緒性障礙的路徑出現時,才能真的引發暴力。他解釋為什麼暴力一般出現的形式都是殘暴對懦弱、在觀眾面前的儀式性表演,或是恐怖主義和謀殺的祕密行動,以及為什麼有少數人可以與暴力相抗衡。
77.《恐怖的總合》(ISIS)by Michael Weiss, Hassan Hassan
美國政治分析員韋斯與曾站在敘利亞革命最前線的記者哈桑,探詢中東問題的核心,親自接觸、訪談相關人士,匯集了來自宗教界、政界、軍事領域、一般民眾,最真實、寫實的心聲與觀察,全面探討伊斯蘭國的政經體系、運作方式,2015年甫出版即引起議論旋風。在2016年的增訂版中,更增加了對伊斯蘭國前間諜的深入查訪,從內部探討全球恐怖攻擊之源的幽深黑暗中,究竟藏有什麼我們無法覺察的關鍵。
78.《起源的故事》(Origin Story)by David Christian
《起源的故事》將打破一般人對歷史的認知,跨越自然與人文學科的藩籬,帶領讀者走過整整一百三十八億年的「歷史旅程」。本書會聚焦於決定性的事件,諸如宇宙大霹靂、地球誕生、人類出現、農業興起與文明發展,連結一切事物的關聯性,構成一個單一卻連貫清晰的「歷史敘事」,為所有人類知識提供宏大的知識架構。
*本書也是比爾·蓋茲 2018 夏日書單的推薦書。
79.《現代洗腦手冊》(現代洗脳のカラクリ)by 苫米地英人
苫米地英人除了在本書中分享他如何協助奧姆真理教的信徒脫離麻原彰晃的控制,也進一步與讀者分享,如何避免讓自己成為容易被洗腦的對象。他認為,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具備判斷資訊正確與否的重要性;他也同步在書中分享自己判斷資訊的思考脈絡。
蔡康永在《Instagram》上寫道:「以前只有在被媒體要求、或是想給書店加油時,才會公開介紹手邊在看的書,因為覺得這是自己的事、跟大多人無關。不過對於各式各樣的書能夠完整的被翻成中文、像樣的出版、好好的陳列、隨便我們翻閱,我最近感到越來越珍惜。所以如果看了覺得有意思,就順手拍出來、讓多幾個人看見吧,畢竟冷門的書,一下子就被淹沒了,好可惜。(另外,我建議封面上作者名字的字體、永遠應該比推薦者的大,書是作者寫的,不是嗎?)」
80.《翻轉災難》(The Cure for Catastrophe)by Robert Muir-Wood
風險管理大師羅伯·謬爾伍德以歷史故事結合科學觀點,帶領我們探索數百年來人類與大自然搏鬥的種種軌跡,並清楚告訴我們:新科技的預測能力意味著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只要翻轉防災觀念與措施,總有一天當天災來襲時,將不再有憾事發生。
*本書也是柯文哲的推薦書。
81.《爆買帝國》(Empire of Things)by Frank Trentmann
本書作者歷經12年,主持並記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耗資500萬英鎊的「消費文化計畫」,結合60多位時尚、地理、法律、以及商業專家學者研究,從15~21世紀,縱覽600年消費文明史,橫跨地緣政治、社會階級、公共政策、自然環境、各國政體到當代科技等面向,從「物質」出發,以生活中各種花錢買來的物品看消費對文明進程的改變與影響。
82.《販賣懷疑的人》(Merchants of Doubt)by Naomi Oreskes, Erik M. Conway
大眾錯以為正確的科學知識必然得是確定的,使得只要有科學家放出懷疑的訊息,原本科學界的共識就變得一文不值,這些販賣懷疑的科學家就是抓準這一點,讓大眾仿若置身煙霧彈中,搞不清楚脫身的方向。作者在每個案例中,並陳正、反雙方的科學推論,也針對偽專家所提出的證據、科學界的回應加以爬梳,試圖掌握衝突的原貌,讓讀者明白似是而非的說法是怎樣不脛而走。
*本書也是伊隆·馬斯克的推薦書。
這本書,是他歷經一場又一場生命逆襲後的所得。面對生命無可迴避的挫折與別離,他告訴我們,即使無法掌握生活中的各種逆境,但如何「看待」它卻永遠在我的掌控下。當我們遭逢恐懼、壓力、挫折、遺憾、孤獨,我們抗拒、逃離,渾然不知它們都是上天降下的禮物,直到我們體驗領受,心悅誠服,才終成「禮悟」。期待每一個遭逢命運逆襲,獨自在深夜裡迷航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前進的勇氣。
作者伸出了他滿是刻痕的手,那些刻痕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掌紋。願你握住他的手時,也同時感覺到自己的掌紋,是如此獨特,而值得珍惜。—蔡康永
*本書也是蔡依林、小S的推薦書。
84.《戰爭沒有女人的臉》(The Unwomanly Face of War)by Svetlana Alexievich
二戰期間,蘇聯發動一百萬女性上戰場,過去所有絕對男性的崗位上全都有女人的身影,她們是狙擊手、砲兵、坦克兵、通信兵、機槍兵、游擊隊員、司機、空軍飛行員、傘兵、醫生、護士、戰地記者。談到戰爭,過去無數作品中充斥的是男性的聲音。但在這裡,不再有英雄,不再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琳瑯滿目的勳章,或光榮與勝利,那些曾與男性並肩作戰卻緘默不語的女性,如今,透過她們的眼睛,戰爭有了不一樣的面孔。戰爭裡充滿的是髒污、跳蚤和流不完的血,但戰爭也是她們的青春、生活,甚至是初戀。
85.《我還是想你,媽媽》(Last Witnesses)by Svetlana Alexievich
二戰期間在蘇聯有100萬兒童死亡。假使透過這101個孩子的眼睛,我們是否可以看到戰爭的真相?不再是勝利與榮耀,而是瘋狂與荒謬。
86.《被埋葬的記憶》(The Buried Giant)by 石黒一雄
一段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般充滿驚奇的旅程隨之展開,直到目的愈來愈近,他們逐漸領悟或許是遺忘才能讓人相愛,苦苦追尋著回憶,誰知道有多少怨恨要再度被撩起…
優雅,是忠於自己腳步的從容;是面對挫折也能笑著轉身繼續前進;是懂得進退,為人著想又不失自我的分寸拿捏。成就自己的同時,也不忘將別人放在心上。不強求,不比較;一切都可以~剛‧剛‧好。
志玲一直擁有自我,她既沒有被自己的光芒眩暈了眼,也沒有活在別人對她的論斷裡,這當然就是因為她對人際關係一直有省視、一直有練習。這本書就是志玲省視與練習的心得。—蔡康永
*本書也是謝哲青、吳淡如、張小燕、林依晨的推薦書。
著作 Bibliography
1990:《阿嬰》
1995:《你睡不著我受不了》
1996:《再錯也要談戀愛》
1997:《同情我可以親我》
1998:《痛快日記》
2003:《LA流浪記》
2004:《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2006:《有一天啊,寶寶…》
2008:《歡樂三國志》
2010:《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2010:《你買這個做什麼?》
2012:《蔡康永愛情短信》
2013:《愛了就會活過來》
2014:《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
2018:《蔡康永的情商課》
2019:《蔡康永的情商課2》
蔡康永 Kangyong 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