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是一名女演員,因演出電影《星際大戰》而廣為人知。拍攝期間修完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她曾表示:「比起當電影明星,我更喜歡當聰明人」。憑著電影《黑天鵝》橫掃金球獎、演員公會獎、影評人票選獎與英國影藝學院獎,並榮獲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書單 Booklist
1.《雲圖》(Cloud Atlas)by David Mitchell
《雲圖》是科幻,也是冒險,有壯旅,也有社會議題,有患難與共的愛情,也有盪氣迴腸的情義,有東方的輪迴轉世,也有西方的哲思,談文明與文化,也有快節奏的緊張懸疑情節,時間跨越了過去、現在、未來,地點遍布在世界各角落。作者為串聯故事所設計的伏筆與回響,增加了故事的豐富度,也讓《雲圖》成為一本野心勃勃的小說。大衛·米契爾的想像力與寫作格局,對小說讀者來說是枚驚世駭俗的震撼彈,打破所有人對既有小說的所有認知與想像,讓人大開眼界,為之瘋狂。
由華卓斯基姐弟編劇並擔任製作的《V怪客》(V for Vendetta)拍攝期間,華卓斯基女士從該片主演之一,娜塔莉·波特曼那裡聽說了小說《雲圖》。華卓斯基女士讀過以後又推薦給她的弟弟,然後他們又推薦給湯姆·提克威,後來改編為電影《雲圖》,於2012年上映。
*本書入圍2004年布克獎,也是比爾·蓋茲 2020 夏日書單的推薦書。
2.《愛與黑暗的故事》(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by Amos Oz
穿梭在童年歲月的點點滴滴與家族回憶中,艾默思高明地編織成這部愛與黑暗的大歷史。他毫不留情地反省自己與自己的國家、族人,卻不失幽默,揭露以色列強硬姿態底下不那麼光鮮,卻更可親可愛的面貌。這個故事不只是艾默思個人的成長悲喜劇,也是所有猶太人的一生,更是全世界所有文化圈人民都能共鳴的偉大故事。
娜塔莉·波曼將其改編為電影,並演出母親的角色,於2015年上映,是她的導演處女作。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入選第68屆坎城影展「特別放映」單元。
3.《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by Anne Frank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在納粹德國入侵荷蘭的陰影下,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獲得了一本布面日記做為十三歲的生日禮物。同年七月,安妮的姊姊瑪歌接到納粹黨衛軍的召集令,法蘭克一家四口於是被迫躲進安妮父親位於阿姆斯特丹公司的閣樓密室裡避難。從那時起,一直到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他們不幸被捕的兩年間,縱使處境無比艱困,立志成為作家的安妮仍持續寫下日記,以最坦誠、敏銳且充滿深刻自省的早慧心靈,一一捕捉自己在戰火中的心路歷程、與家人之間的衝突掙扎、青春期少女成長的萌動與渴望,以及對於自由、尊嚴和人性價值的終極信念,為她個人短暫卻璀璨的生命做出了最珍貴的見證。
娜塔莉·波曼在百老匯演出安妮·法蘭克一角,並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已經讀過這本日記好幾次了,甚至還兩次到訪書中那家人在阿姆斯特丹的避難處。」
4.《大宅》(Great House)by Nicole Krauss
一張古董書桌,串起四段不同的生命故事。這四段故事交織出豐富的肌理,故事的主角們都曾在生命的某個時期,與這張古董書桌有關聯,不論他們是擁有者,或只是保管者,卻都無法永遠保有它。書桌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愛、說不出口的祕密、失落的年華,更是放不下的回憶。
娜塔莉·波特曼在Independent Film Channel採訪中提到,不僅是《大宅》,另外還有強納森·法蘭森的《自由》和佩蒂·史密斯的《只是孩子》,都是她近期最喜歡的書。
5.《自由》(Freedom)by Jonathan Franzen
小說描寫柏格蘭這個家庭及其家族成員,並延伸到他們最親近的朋友、包括戀人,時間跨越多年一層層描繪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作者強納森·法蘭森對待書中人物的態度既溫和又無情,準確寫出21世紀的美國人心靈,寫出這些追求著幸福,卻總在失落感中徘徊的人們。
6.《只是孩子》(Just Kids)by Patti Smith
本書是身兼作家、詩人、搖滾歌手和藝術家的傳奇人物佩蒂·史密斯首部回憶錄,評論家和讀者一致推崇本書是繼2004年巴布·狄倫《搖滾記》之後最偉大的搖滾歌手回憶錄。
*本書也是艾瑪·華森的推薦書。
7.《暫無中譯本》(The Baby-Sitters Club series)by Ann M. Martin
娜塔莉·波特曼說:「我是個The Baby-Sitters Club的大粉絲,當我把全系列看完時,我發現我有250本書。」
8.《暫無中譯本》(The Ministry of Special Cases)by Nathan Englander
娜塔莉·波特曼說:「這是一本動人的書,裡面有很多黑色幽默。」
9.《暫無中譯本》(Sun Under Wood)by Robert Hass
娜塔莉·波特曼在O, The Oprah Magazine提到:「羅伯特·哈斯的作品令她感動。」
10.《暫無中譯本》(What Is the What)by Dave Eggers
娜塔莉·波特曼在O, The Oprah Magazine提到:「這是一部講述關於生存,強而有力的故事。」
11.《吃動物》(Eating Animals)by Jonathan Safran Foer
強納森·薩法蘭·弗耳透過田野調查、肉廠體驗、採訪分析等方式,告訴我們當你吃肉食時,你吃進了什麼。而面對事實也不只是一句「不要吃肉」或多吃素那麼簡單,因飲食層面涉及的層面更廣泛,本書真誠揭露也許該稱為任何一個雜食者會面臨的「困境」,與食物來源背後的種種真相,讓讀者深思我們身處的飲食世界。
娜塔莉·波特曼公開表示,閱讀這本書後,她開始吃素:「讓我從二十年來的葷食者一舉轉成積極的素食主義者。」
娜塔莉·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