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長壽 Stanley Yen,出生於上海,籍貫杭州,臺灣台東縣私立均一高級中等學校董事長、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中小學董事長。曾任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造成五十年來傷亡最慘重的水災,嚴長壽因而於2009年12月28日成立了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書單 Booklist
1.《當呼吸化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by Paul Kalanithi
即將攀上充滿希望的人生巔峰,死亡的陰影卻突然橫亙身前,一位三十七歲的天才神經外科醫師勇敢直視死亡,在所剩時間不多的急迫中,奮力一探生命的最根本價值。
這本深刻、震撼的書,讓人感動之餘,也真實呈現出生命的重量與珍貴,更引領我們去思考,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存在意義。—嚴長壽
*本書也是蔡康永的推薦書。
在濾泡性淋巴癌的病房裡,在生死大惑的拷問之下,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李開復,這才返身看見過去種種錯失。他重新檢視過去深信不疑的價值信念,這才發現,原來癌症只是身體的訊號,生命還有許多深刻的領域未曾觸及。
3.《成為更好的你》(The Road to Character)by David Brooks
《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以觀點犀利、論述新穎的文字和TED高人氣演講「你應該為哪個奮鬥——你的簡歷還是你的頌詞?」撼動英美各界。布魯克斯提醒在這個以我為先,注重個人利益的時代,我們不該只為了享樂而活,更高聲疾呼,每個人都要努力戰勝自我,找到人生的真義。
沒有人是完美的,當面對自己時,我們無所遁形;一旦面對社會責任時,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必須要「自視甚渺」。—嚴長壽
*本書也是高希均、比爾·蓋茲 2015 冬日書單的推薦書。
4.《第二座山》(The Second Mountain)by David Brooks
一個人的承諾, 定義了他是什麼樣的人!在征服世俗成就的第一座山之後,有一種人選擇攀上第二座山, 臣服於對家庭、志業、信仰、價值的承諾,承諾,不會帶來疲憊,只會產生無窮的力量!
「第二座山」在我的生命中始終不曾缺席。嚴格來說,兩座山並沒有先後之別,甚至可以合而為一。我常感到,人要獲得滿足,有兩種相反的途徑:一個是再多要一些,另一個是少要一點,這正好點出這兩座山的差異。第二座山便是追求人生深層的滿足,那是發自內心、滿溢著光的喜樂,而這個喜樂來自於對『大我』的獻身。而且第二座山的風景遠比第一座山更加迷人、新奇、神祕,這是待在第一座山根本無從想像的。—嚴長壽
這本書,有張孝威最真誠赤裸的人生分享與職場回顧,而每一段的職場經歷和人生抉擇,都能在你困頓、失意時,如同黑夜中的閃閃星光,給你力量和指引,成為你面對每一階段人生勇敢的開端!
在台灣,孝威兄是少數能夠在各大產業遊走其間,且游刃有餘的人。書中內容坦率的道盡台灣在過去經濟發展過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困頓與奮鬥,值得大家細細閱讀!—嚴長壽
*本書也是王雪紅、張忠謀的推薦書。
6.《公東的教堂》by 范毅舜
國際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並在《山丘上的修道院》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資源相對匱乏的偏鄉臺東,早已矗立一棟與世界同步的重量級建築──公東教堂。他將「公東的教堂」收入鏡頭,並帶領讀者親炙錫神父的所作所為,以及一群來自異鄉的白冷會士們為這塊土地貢獻超過一甲子的故事。
毅舜以其質樸中有調皮的細膩筆法、對神父們穿越時空的深遠感情,找不到第二個更適當的人描繪其美麗的故事,那些神父小小卻令人迴盪久久、久久的故事。—嚴長壽
*本書也是林懷民的推薦書。
本書收錄胡德夫十九篇真情至性的散文,幼年的家庭生活、求學過程中的多位恩師,原運的戰友,還有每一首民歌作品背後的喜悅與傷痕,都透過他的筆尖娓娓道來。也帶我們看見台灣民歌時代的輝煌,以及多元族群的融合。
《台北回味》將沿著盆地行走,從繁華退盡的大稻埕、艋舺,經西門町、林森北路、東門町,往南到激昂青年時光的溫州街、羅斯福路,往北至幼時成長的天母、北投,而往東則到東區以及信義商圈。韓良露書寫街區的演化、時代的精神,以飲食為回味過去時光的線索,以味覺爬梳自己人生風景;以「後味」描寫牛肉麵、冰淇淋、麻辣火鍋等等在台北街頭的興衰與流轉。台北種種喧騰與疏離,混亂與共生,重重疊疊的食物印記,那便是她記憶台北的方式。
有了足夠的閱歷,談美食,不僅僅是從「吃」的角度,也可談吃「什麼」,把歷史、源流、文化背景統統收束在文字中,這也是良露一直來能夠以生活美食作家的角色在台灣引起讀者共鳴的主因。—嚴長壽
*本書也是林懷民的推薦書。
9.《我的台東夢》by 徐璐
懷抱「離開台北,搬到鄉下」的夢想,曾經光鮮亮麗的文化媒體人徐璐,歷經十年尋尋覓覓的心靈旅程,從絢麗回到平凡的起點,放下台北的急與躁,融入台東的鬆與慢,是成長,也是回到自我。她打造「鐵花村.慢市集」,讓原民歌手有了回家的理由,也讓更多人看見台東的美與生活態度。
徐璐一步一步地在土地上踏實的行走,在社區及部落,蹲下,傾聽,落實了公益與理想並存的真實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實踐者的身影與力量。—嚴長壽
*本書也是彭于晏、林懷民的推薦書。
10.《沒經驗,是你最大優勢》by 蔣雅淇
本書是蔣雅淇經歷生命大轉變後,自我挖掘、自我尋找、自我歸納的一本生命之書。回頭看以前的成功,轉望不可知的未來,感謝真實的當下。人生的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的學習,即使跌跌撞撞,持續仰望從神而來的信心,她深信劣勢終必扭轉。
任何投入過的經驗,都是生命的滋養—嚴長壽
嚴長壽
11.《在白天做夢的人》by 呂冠緯
從風光踏出臺大醫學院窄門的「呂醫師」,搖身變成寫電子黑板翻轉教育的「呂老師」,他的夢,很天馬行空;他的行動,讓夢想一一實現。
假以時日,他必將成為臺灣青年未來的典範!「在白天做夢的人」,以我的解釋來說,代表了一群陽光青年,在他們日正當中的生命中,追逐著人生的夢想,那麼比之於生命正邁向黃昏,卻仍然對這個社會充滿熱情、依舊不捨的黑夜趕路人,我們又是何其榮幸,在這一個美麗的時刻,與你們同行!—嚴長壽
*本書也是李開復、魏德聖的推薦書。
12.《你在我眼中閃亮》(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by 呂冠緯
讀書沒力、人際失調、告白無望?這些不是讓人生黯淡的灰點點,而是讓你更為晶瑩璀燦的打磨工具!請聽「不乖的醫師」呂冠緯分享如何在挫敗中,找到發光閃亮的轉化關鍵。
在人生路上,「成功」永遠只是一小段。無論你的身分是企業家、國際舞者、大作家、或是有千萬人追隨的演員、歌手創作者,失敗,都是他們最好的老師。所有舞台的燈光在結束時都會熄滅,所有憑藉「努力」「僥倖」和「機運」而來的成功,未嘗不是如此。
你必須得先把自己的手搞髒,你必須能夠蹲得下去,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的深入。—嚴長壽
14.《真確》(Factfulness)by Hans Rosling, Ola Rosling, Anna Rosling Rönnlund
作者漢斯舉出十個扭曲認知的直覺,如何造成我們誤解身處的世界,例如:我們有傾向把世界分成兩個陣營的「二分化直覺」(通常是某種版本的「我們」和「他們」),我們吸收訊息的方式深受「恐懼型直覺」主宰(災害新聞空前常見,偏偏世界空前安全)、對於進步的認知容易受「負面型直覺」牽引(相信多數事情正變得更糟,忽視逐漸的進步),並提出一個個明確可執行的思考工具,告訴大家如何扭轉根深柢固的偏見。
*本書也是巴拉克·歐巴馬、比爾·蓋茲 2018 夏日書單的推薦書。
15.《英雄多情》by 王浩一
這是一本剖析英雄人物心理情境與經世之道之書,也許,歷史人物乍看之下的無情,卻是真正的有情。王浩一以淵博的易經與歷史知識,為大家解卦歷史人物起伏的生命歷程。
*本書也是陳文茜的推薦書。
16.《教育,我相信你》by 藍偉瑩
孩子的未來會呈現什麼樣貌,是大人的責任。當每個大人願意開啟思考的可能,孩子就有機會擁有更寬廣的天空。拿出大人的勇氣,相信教育的力量,讓改變為我們帶來希望。
讀完偉瑩新書《教育,我相信你》,我們確實應該靜下心思考,誰該關心教育?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人類,讓全體醒覺原來事業、生活乃至生命都可能一瞬間瓦解,人類必須更謙卑面對自己的生命意義,唯有透過人性化的教育才能創造永續和平,你、我都可以是社會教育者,為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嚴長壽
這本書承載了寶春師傅一路以來的真摯感謝。面對教導過他的長輩、一起砥礪學習的同僚、給予學習機會與幫助過他的人,甚至支持他的消費者,本書累積滿滿的感謝,之後吳寶春將帶著感恩的心,希望回饋自身所學,指導未來有志投身麵包業的所有人。
他是江振誠,也是國際料理界赫赫有名的Chef Andre。外型像模特兒,思維像藝術家,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傲人的學歷,許多人都想問,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現在就打開這本書,這不僅是江振誠把挫折烹調為美麗的盛宴,也將帶領我們找到追尋夢想的無比勇氣!
隱藏在江振誠背後全心投入、不屈不撓的勇氣和毅力,真是台灣年輕人應當努力的方向!—嚴長壽
著作 Bibliography
1997:《總裁獅子心》by 嚴長壽
2002:《御風而上》by 嚴長壽
2008:《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by 嚴長壽
2008:《我所看見的未來》by 嚴長壽
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by 嚴長壽
2012:《為土地種一個希望》by 嚴長壽, 吳錦勳
2012:《我的台灣想像》by 嚴長壽
2014:《你就是改變的起點》by 嚴長壽
2017:《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by 嚴長壽
2021:《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by 嚴長壽